YY
10 Feb, 2018瀏覽率:439
認識蛋白質及攝取要點
蛋白質是人體中除了水以外數量最多的物質,肌肉、血液、皮膚、頭髮指甲、各種重要器官、賀爾蒙、消化酶、抗體...等,都是蛋白質。因此,有人稱蛋白質就是「生命」。缺乏蛋白質會導致發育與組織發展不正常、特別容易生病受感染、無精打彩、精神沮喪、老化。
人體需要22種胺基酸,其中9種人體無法製造,必須由食物中攝取,稱為「必須脂肪酸」,且唯有在全部的必須胺基酸同時存在體內,並依特定的比例,人體才能順利合成蛋白質。其中一種不足或缺少,就會使蛋白質合成大幅下降或完全停止,並且增加身體代謝蛋白質的負擔,導致腎臟相關的疾病。
包含所有必須胺基酸的蛋白質,稱為「完全蛋白」,若缺乏某種必須胺基酸或含量太少,則稱為「不完全蛋白」。動物性蛋白質多為完全蛋白,而蔬菜、穀類、豆類、堅果、種子則多為不完全蛋白(建議同時攝取互補性的植物性蛋白可以提高蛋白質的吸收率、降低身體代謝胺基酸的負擔);大豆蛋白則是植物性蛋白質中少有的完全蛋白。
人體每公斤體重每天需要1公克的蛋白質,身體在特殊狀況時,如老年人、受傷、手術、懷孕、肌力訓練、長期臥病等,必須攝取額外的蛋白質才能使身體組織復原。通常提高至每公斤須1.2~1.5公克的蛋白質。(通常肉類重量的15-20%為蛋白質);特別是中年過後,注意蛋白質的攝取,可以避免許多人進入老化過程的肌少症。有的營養學家建議,罹患嚴重疾病的人,就必須再提升蛋白質攝取量至每公斤2公克。(除非腎臟功能不全)
雖然動物性蛋白質的蛋白質品質普遍較植物性蛋白質好,且含有豐富的鐵質(乾果、全穀類、豆類、綠色蔬菜,也含有豐富的鐵質);但肉類因含有較大量的飽和脂肪(除了魚類、禽類),除了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外,肉類的油脂經高溫加熱後,易產生致癌物「多環芳香烴」,與罹患腸胃道癌症、白血病、肺癌等癌症有關。高溫燒烤紅肉還會產生另一個致癌物「異環胺」,與乳癌、肝癌、攝護腺癌、大腸癌等癌症有關;除了飽和脂肪外,肉類(畜類、禽類)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-花生四烯酸(AA),是比飽和脂肪更糟糕的脂肪酸,在體內代謝為類荷爾蒙啟動身體防衛機制,AA過多時身體容易發炎、細胞增殖,提高惡性轉變的風險,啟動體內的致癌物或使癌症更嚴重。故應減少攝取,烹調也需特別留意,或必須同時更大量地補充必須脂肪酸及抗氧化營養素(大量攝取蔬果),以降低其危害!動物性蛋白中,海鮮類是動物性蛋白質相對較佳的選擇(含優質的油脂EPA&DHA、除了大型魚類容易有過多的重金屬殘留)、其次是禽類(雞、鴨、火雞)、雞蛋。
營養權威的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布2005年更新的健康飲食金字塔中,紅肉(雞腿脂肪含量高屬於紅肉、雞胸屬於白肉)、加工肉類,在最頂端應盡量減少攝取。而主要以富含蛋白質、纖維、維生素、礦物質的「豆類、堅果、種子、豆腐」取代紅肉及加工肉品,並加入了含有Ω3脂肪酸的魚類、飽和脂肪較低的禽肉、雞蛋(糖尿、心臟病應限制蛋黃<3個/週,蛋白則安心)。
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柯林‧坎貝爾(T.Colin Campbell)甚至就癌症與營養間的關係進行多項的研究後,提出的結論為:「完全不食用動物性蛋白質是最安全的」。(與知名的癌症自然療法葛森博士Dr. Max Gerson的觀點一致)。其中一項比較動植物蛋白質的實驗,以酪蛋白(牛奶的動物性蛋白質)、黃豆的植物性蛋白質兩組實驗比較,蛋白質攝取過量下(20%總熱量,>建議之10%),病灶反映(誘發癌症)動物性蛋白的影響遠遠高於強力致癌物黃麴毒素,而植物性蛋白質即使攝取量高也一樣不會影響。因此判定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量的風險極大,攝取量不應高於5%,植物性蛋白則無誘發癌症的問題。
我們雖不建議完全不攝取動物性蛋白質,但建議年紀增長後代謝解毒的能力減弱,攝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,應該改為植物性蛋白質;另外癌症或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、則應該完全戒除紅肉、並限制&慎選其他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,並注意應有足夠的總蛋白質攝取量(至少要有5%以上的熱量來自蛋白質)。
補充蛋白質的最佳選擇是大豆,且需要天天補充;主要因其可以預防&改善多種癌症而備受矚目,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也將大豆列為蛋白質食物來源選擇之第一順位,因此將蛋白質類食物命名為「豆、魚、肉、蛋」類,以其順序表示其重要性。如果您尚未養成天天攝取大豆或大豆製品的人,應就開始調整飲食習慣,必定帶來許多的好處,且盡可能攝取完整的大豆不要濾渣,以免錯過藏身於豆渣中的珍貴營養素。
http://health99.hpa.gov.tw/educZone/edu_detail.aspx?CatId=11932 (連結衛生福利部)
大豆是極佳的蛋白質來源,能提供孩童及成人所需要的必需胺基酸,並富含重要的營養素"卵磷脂&異黃酮素"。但在台灣吃大豆製品卻隱藏了極大的危機;因為台灣食用的大豆,90%以上為基改黃豆。非基改黃豆在灑除草劑後就會死亡;而基改黃豆的原理是將來自細菌的抗除草劑基因植入黃豆之中,增進整株黃豆對除草劑的解毒能力,從而解決農民最頭痛的雜草問題。此後農民只要種植基改黃豆,便可用飛機或大型農機毫無顧忌地噴灑除草劑,整個田區的雜草都會枯死,唯黃豆獨活,故農藥殘餘量特別高,因此生技公司透過美國迫使各國政府,將黃豆農藥殘留量允許量提升為一般人類食用農作物的近百倍。(歐美人士通常不直接食用黃豆,主要為榨油、飼料用,故較可接受寬鬆的標準)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0B5NPDYoAVVf4ZlJWVUMwMzVuOVU/view?usp=sharing
包括日本、大陸...等國家,都有相關法規將基改黃豆當飼料使用;而在台灣卻因無有效的管理措施讓民眾幾乎都吃基改黃豆。除了農藥的危害外,一九九九年英國約克實驗室的大規模試驗,顯示對基改黃豆過敏的人口暴增;且基改黃豆中的異黃酮素(大豆中重要的抗癌成分)也明顯偏低!
MIKI大豆蛋白,採用精選美國最佳的單一品種非基改黃豆,經二次分離,去除了大豆中易導致痛風的普林,且保留了大豆中重要的營養素卵磷脂(活化腦細胞預防失智症)、異黃酮素(抗女性更年期、乳癌、攝護腺癌)、膳食纖維。是具抗癌、抗老能力的極佳蛋白質來源。
另外,攝取維生素可促進蛋白質的分解、吸收、代謝、生成,所以吃蛋白質時,應搭配蔬果(或棗精)、全穀類一起攝取,才能使蛋白質得到最佳的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