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 Feb, 2018瀏覽率:132
懷孕期的營養
母體自卵子受精懷孕後,母體開始面臨許多的改變及壓力。例如月經暫停、乳房&子宮的脹大、血液供輸量增加、頻尿、噁心、睡眠&飲水量增加…等。因此母親對所有營養素的需要量都會增加,來面對這些巨大的改變,並提供胎兒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。
平時就注重營養均衡的女性,懷孕後產下健康寶寶的機率就能大增。而懷孕期的飲食營養更直接影響胎兒的成長,因此均衡且充足的營養是預防遺傳性疾病的最佳方法。母體如果營養攝取不良,生理將以母體需求為優先,因此將由胎兒承受後果,嚴重時就造成孩子終身的身體缺陷。因此,孕婦更應重視均衡飲食,並敏銳且正確地面對身體的種種跡象,且勿僅依賴以藥物進行表面的症狀控制,而忽略了透過營養補足身體需求不足的根本解決。
◎基礎營養增加:蛋白質、鈣、鐵有助於身體骨骼、軟部組織、血液的發展,懷孕期間增加了子宮內胎兒的需求,血液量增加20%、蛋白質、鐵質的需要量,將增加為非懷孕時期的1.5倍,其中蛋白質增量需要持續至哺乳期。懷孕期胎兒腦部組織快速增長,脂肪佔腦部70%,必須脂肪酸(Ω3、Ω6)的攝取,對胎兒的智力發展影響甚大。
◎母親與胎兒水腫:由婦產科醫師先區分是生理上的良性水腫還是病理上的水腫。只要孕婦營養充足無血毒症,即可避免;並應攝取低鹽飲食,小心使用利尿劑。
◎血毒症:特徵是體重突然增加、頭痛和高血壓,經常出現在懷孕末期,會導致新生兒死亡;通常是利尿劑使用過量、營養不良(缺乏鉀、鎂、B6、膽素、蛋白質)。B6能抑制水分的滯留,維生素C、E則具有利尿劑的作用,鉀(細胞內)鈉(細胞外)可以調節體內水分的平衡,一般人鈉攝取過量、鉀嚴重缺乏。
◎流產:研究顯示,易流產的婦女服用大量的維生素C(500mg~4g,懷孕末期增加至10g~15g),並服用維生素P(柑橘類黃酮),增加維生素C的吸收;補充維生素E(每餐不超過200IU)、葉酸,能預防流產。足夠的鐵也能避免流產與胎兒畸形。
◎出血:缺乏維生素C、P,會使微血管便衰弱而容易出血,口服抗生素會破壞B群與K,缺乏維生素K時會引起子宮出血。大量補充鐵質,除了可以預防母親與胎兒的貧血(鐵、維生素C、蛋白質、B群是造血營養)外,也可避免生產時的大量出血。
◎精神緊張、失眠、肌肉痙攣:缺乏鈣、鎂、維生素B6。B群、鈣、蛋白質、維生素C攝取充足,能使情緒維持正常穩定。
◎噁心、嘔吐、清晨不適症:缺乏B群,特別是B6。
◎不正常宮縮:懷孕初期即有宮縮現象(腹部緊繃、腫脹、發硬),係孕婦走動過多、睡眠不足、壓力、或生活緊張造成的,應努力調整生活型態,並補充抗壓力的飲食營養(維生素C、鈣、B群、必須脂肪酸),不應過度依賴抗宮縮藥物。
◎子宮肌瘤:懷孕時,因母親賀爾蒙的旺盛分泌,通常有肌瘤的女性,其肌瘤大小通常會隨著胎兒一起長大,而有影響生產的風險。飲食中少吃易誘發組織發炎的紅肉、及含生長激素的養殖雞肉,改以植物性蛋白質(如大豆蛋白)、近海的魚類取代之,並補充具有消炎能力的γ次亞麻油酸(GRA)、α次亞麻油酸(ALA)、維生素C、E,即可使肌瘤不再長大甚至明顯縮小。(筆者親身經歷幫助孕婦調整飲食後,使肌瘤成功縮小的個案)
◎新生兒先天性缺陷可能原因:營養不良、藥物&不當習慣傷害(藥物、尼古丁、酒精、食品添加劑、藥物…換干擾胎兒的生長酵素系統和成長因素)、環境汙染、濾過性病毒、寄生蟲、細菌感染。食物中缺乏任何人體需要的營養素,會造成死胎、重量不足的早產兒、腦部受損(包括智力受損、生理障礙)的嬰兒、體質衰弱易受感染的嬰兒。胎兒缺乏B群干擾新陳代謝,就會產生畸型;缺乏碘會導致神經遲滯。
◎心臟小白點ECF:是心肌鈣化/纖維化的現象,因為出現此現象唐氏症的發生率是一般人的1.8倍,所以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羊膜穿刺等更進一步的染色體檢查。因為此現象為組織營養不足造成的缺陷,建議媽媽能趁胎兒在母體內多補充營養、注意不要有過度的壓力及緊張生活,讓胎兒能攝取足夠的營養便能自癒、也避免留下組織或基因缺陷。
◎懷孕末期與分娩:維生素B1大量增加;充足的蛋白質、鎂、鉀、不飽和脂肪酸,能強化肌肉,使分娩更容易,縮短分娩的時間。鈣質能減少疼痛感,減輕分娩的疼痛,因此陣痛開始到抵達醫院間,服用鈣質2000mg,有助於順利分娩。維生素E也有減輕痛的作用,並能增加陰道組織的彈性和擴張性。
建議之食物:
食物中,非基改黃豆、近海魚類、堅果、酪梨、酪梨油(食用油首選)、橄欖油(市售食用油品質參差不齊,宜慎選)、蔬菜水果、糙米(富含B群)、小魚乾(但要避免吃到過多的鹽)…都是孕婦可以多吃的食物。 (蛋白質、脂肪、營養素…各類飲食攝取原則,請詳見本網站「均衡飲食」相關文章)
YYMIKI 陪伴您孕育健康聰明的小寶寶